□安报首席记者 李俊晓
警力下沉:
用大民调构建和谐社会第一道防线
“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法官就要时时处处把百姓的冷暖放在心上。”李和鹏说。在不断探索民商事、行政、刑事附带民事案件审判阶段的调解试点工作的过程中,项城市法院终于走出了大民调的路子。
项城市坐落在豫东南,是个古老而年轻的城市。东汉学者应邵,《千字文》作者周兴嗣,著名收藏家、艺术家张伯驹,著名物理学家袁家骝,祖籍均为项城。那首流传甚久、脍炙人口的“千里修书为一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的不朽诗篇即来源于此。
如今的项城市,不仅是全省首批五个扩权市之一,还是座深具发展潜力的城市,这里伫立着一个亚洲最大、全球第二的巨人企业——莲花味精厂。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要求更加强烈,社会管理方式发生深刻变化,维护社会稳定的难度不断增大。为实现办案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项城市法院新一届领导着眼于对现实问题的深入思考,认为法院工作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李和鹏向项城市委提交了《项城市法院关于建立健全大民调网络,促进项城和谐发展的实施意见》。时任周口市委常委、项城市委书记李明方专门作出批示:项城市人民法院的这个实施意见有创意,请你们大胆探索,积极实践,成熟后向全市推开。
项城市法院迅速建起了以市民调工作指导委员会为领导,人民法庭作指导,派出所、司法所为依托,乡(镇、办)民调委员会为骨干,村级民调委员会为基础的四级民调网络。根据“感情向基层倾注、经费向基层投入、政策向基层倾斜、资源向基层聚集”的思路,项城市法院选拔了72名政治强、业务精的年轻骨干充实在基层法庭,从资深法官和优秀干警中选配了30名民调工作指导员参与基层法庭的指导大民调工作,从而形成了“百名‘精英’下基层”的局面。
一项好的制度犹如锥处囊中,效果立现。秣陵镇行政村村民范红敬家境贫寒,其妻又是残疾人。去年7月,他家的狗一连咬伤9名村民,被咬伤的村民花去医疗费1万余元。范红敬卖掉家里值钱的东西,还远远不够。受害者不断找上门去催要,并准备将范推上法庭。范红敬夫妻买来农药,准备一死了之。该村民调员及时赶到制止了这场家破人亡的悲剧,并向秣陵中心法庭提供了信息。庭长马衡立即与该镇领导赶到范家,镇领导一方面责成民政部门向范家送来3600元紧急救济金,另一方面发挥法庭和镇、村两级民调组织的作用,对9名受害者做深入细致的工作,使问题得到了解决。
在王明口法庭采访,记者见到了“温馨调解室”、“和谐调解室”、“尚德调解室”等一间间特色民调室充满人本理念,让人备感欣慰。每个工作室内强冲击力的照片旁那些法官提示,为冷冰冰的法律注入人情味。庭长韩伟说:“这些图片和文字全部是由李和鹏院长亲自挑选把关的,目前在全市法院系统已全部推开。”
“要推广项城经验,树立项城品牌,打造项城模式。”今年9月,周口市委政法委在项城市法院召开周口市政法系统大民调工作现场会,周口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朱家臣和周口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张明山对项城市法院的做法给予高度评价。据统计,近两年来,项城市法院指导民调组织调解各类纠纷3070件,调成3041件,把各种矛盾化解在了基层。
执行创新:
开拓思路解决
“空调白判”
执行难,成为当前法院审判一道难题。项城市法院通过大民调,成功化解大量各种社会矛盾,从源头上解决了执行难。对于判决后的案件,项城市法院不仅不允许出现“空调白判”现象,而且创造出了独特的“五步大执行工作机制”:找准难点,科学制订预案;依靠党的领导,优化执法环境;坚持群众路线,力求执行和解;讲究执行艺术,养鸡下蛋,放水养鱼;争取政府支持,做好司法救助。通过这一机制,一批骨头案得以执结。
“谢谢李院长,谢谢法院的同志们。”11月初,记者来到范桥小学时,刚刚从法官手中领到9090元执行款的官会镇农民马俊锋对着执行局二庭庭长张伟堂连连说。
1998年,范桥村村民高某承包了该行政村马小河自然村47户村民70余亩土地和范桥村37.5亩林场建高效示范园。后因经营管理不善,于2002年倒闭,高某被推上法庭。然而在败诉之后,高某长期隐藏不归,从而引发了长达8年之久信访问题。李和鹏任项城市法院院长后,多次带领执行人员到野外对土地复耕情况进行摸底调研,一次次召开群众座谈会,寻找破解对策。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李和鹏带领全院干警拆除了土地上的附属物,公开拍卖,原本8万元无人问津的被执行物竟卖到了19万元。在法院的努力下,47户村民不仅重新种上了庄稼,而且拿到了一直被拖欠的占地款。
本文网址:http://www.yqlinks.cn/xiangchengshi/440577.html ,喜欢请注明来源周口新闻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